![]() |
|
||||||||||
|
|
蝉 | ||
|
||
小时间常听蝉鸣,尤其是在夏日午后或雨过天晴,漫天遍野“知了”“知了”声,此起彼伏,声如密网,似风啸竹林,排山倒海,惹得午休之人不堪其烦。而我经常喜闻于此,自知又有趣事可做,那即是抓知了。 抓知了的工具很简朴,缺乏丈把的竹竿头上绑上一个小兜网,用铁丝或尼龙绳稍作捆绑,系牢,捕猎神器便已告成。老家门口有一方池塘,池塘西侧有一块不大不小的杨树林,雨方停歇,我便急不可耐直奔“作案”园地。 抓知了是个手艺活,考究“听声辨位”,行动要“快、狠、准”。知了往往藏在树干偏上方,由于身体颜色靠近树干,单凭眼睛无法锁定位置,必需先借助于其发声,辨明偏向后,徐徐靠近树下,再瞅准知了方位,双手如戎马俑握金戈之姿持牢兜网杆柄,屏息凝思,意念合一,纵然汗入眼角,蚊子盯皮亦不为所动。小网兜瞄准知了偏上方迎身一罩,顺着树干就势一拉,将兜网反扣地上,行动要快,姿势要帅,刚刚还“喳喳”叫的知了瞬间成了瓮中之物,挣扎乱窜于兜网之内了。 林子里的知了,听觉很是迅速,但凡捉住一个,周围瞬间鸦雀一片,蝉鸣全无。要想继续寻找,需稍待片晌等蝉鸣再起,方能重复抓捕。 长大事情搬到城里栖身,老家回去很少,无意回去也是急遽忙忙,不会多做停留,自然也未曾再去捕获金蝉了。曾几多个繁星之夜,躺在老家院子里的竹床上,听院外蝉鸣四起,与蟾蛙争相歌吟;曾几多个雨过天晴,搬个凳子坐在前屋的大门前,看池塘水满,绿色映帘,萦绕低飞的蜻蜓穿进庭院。尔今,老家早已拆迁,那片杨树林也消逝无影无踪。儿时的画面无处可觅,儿时的声音无处可寻。 蝉鸣依然还在,“知了”声依然未停,可那种声音听着似乎变得淡了、希罕了,变得有点力有未逮。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” 我问闺女:“你知道,蝉的外号叫什么吗?” 闺女说:“知道啊,叫‘知了’么。” 我又问:那你知道蝉代表了什么吗? 闺女思索半天不知怎样回覆。 蝉代表了炎天到来,不然还能代表什么呢? 可是,现在的小孩子怎么知道蝉代表的意义呢?也许只有生在在农村,长在农村,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才华真切的体会到代表着什么,才华明确那一声声的蝉鸣所转达的语言。 那是代表了漫长的炎炎夏日,代表了所有的夏午后林间。代表了一整个的童年时代,代表了最简朴快乐时间…… , |
相关新闻 |
·以知识为帆,行拼搏之舟 ·生命影响生命 ·智慧水务暨都会生命线清静工程培训有感 ·通俗岗位,特殊孝顺 ·污水厂实习趣谈 |
珍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|
|